手机看新闻

1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媒发声,楼市涨跌基本清晰了

来源:网络 2022-01-10 10:54:52

[摘要] 2021年房产数据来看,2021年房地产行业用4个字来总结:量价齐跌。 数据显示,在2021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产涨幅环比再度收窄。

2021年房产数据来看,2021年房地产行业用4个字来总结:量价齐跌

数据显示,在2021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产涨幅环比再度收窄,其中,一二三线城市的涨幅全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收窄趋势。这种情况在近几年还比较少见。除了房市涨幅收窄之外,房地产销售面积也不理想,呈现出下滑态势。

1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媒发声,楼市涨跌基本清晰了

2021年1-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0%以上;销售额达到18.7万亿,增长30%左右。全年表现出,1-4月热,5-12月凉的态势,尤其是到了8月,高涨的情况出现了转折,单月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下落0.1个百分点,一线城市二手房环比上涨0.2%,同样回落0.1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涨幅同样微弱,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环比上浮0.2%-0.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1和0.2百分点。

为什么楼市会出现上半年热、下半年凉的情况?指闻君认为,主要是高层对于楼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022年究竟如何?内行认为,1月起,高层态度3大“反转”

、调控态度收紧,上涨难度大。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价格的一般定义,商品的价格影响因素有2个:①商品的价值量;②商品的供需关系。前者是指生产商品消耗的社会一般劳动量的多少,包括脑力劳动量和体力劳动量,消耗的劳动需求越多,那么价值起点就越高,对应的价格也就越贵;反之亦然。供需关系也很简单,主要是指这件商品在市场上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剪刀差,如果属于需求侧,则价格涨,如果属于供给侧,则价格跌。

1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媒发声,楼市涨跌基本清晰了

很多人在分析我国的楼市时,经常会用“供需关系”作为论点,然而指闻君认为这是“一叶遮目不见泰山”的分析法,在过去20年发展时间里,早已经形成了囤房和炒房购房方法,所以即便是当下住房足够40亿人居住,市场上依然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的情况,购房需求数量多于供给量,所以认为还会涨。这个时候,住房调控这只大手就到来了,房地产调控主要包括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多方面措施,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影响着楼市供需面,进而调节市场价格跌水平。经验显示,在频繁的紧缩性调控下,房市会趋于平稳;在宽松化的调控下,房市会上涨。

2021年房地产调控接近600次,平均每个月为50余次。雨点似的调控密度下,12月份开始,房地产终于摆脱了高涨或者遇冷的局面,开始逐渐走向平稳。

二、对生育率态度提升,需要限制住房成本。

2020年新生儿只有1200万人,比起2019年减少了265万(2019年出生人数为1465万),这已经是二胎开放之后,连续4年出现下滑趋势了。专家们预计,如果人口出生率继续按照这个速度下降的话,那么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年新生儿数量可能降低至1000万人以内。要知道我国可是一个拥有14亿总人口的大国,年出生只有1000万人,这问题就有点大了。所以,为了催生、为了提高生育量,多项举措不断袭来,有专家指出,应该生娃给补贴,生一个孩子补贴100万元,也有人指出,应该生娃买房给优惠,一胎免除房贷利率,二胎买房7折、三胎买房5折。

1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媒发声,楼市涨跌基本清晰了

白岩松说到,人们连一胎都不愿意生了,何来的二胎和三胎呢,按照白岩松的说法,解决一胎才是关键。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年轻人生娃意愿度?其实是高房产价,机构研究认为,如果楼价每上涨1000元/平方米,那么人们生一胎的概率就降低1.8%~2.9%,生育二胎的概率会降低2.4%~8.8%。所以说,高楼价才是很好的“避Y药”,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围绕限制房产价的一系列举措应运而生,禁止经营贷违规入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约谈限制、备案价调控,二手房指导价、物业问题解决等一揽子手段出现了。

第三、房地产资金态度转变了。

房产热如何才能降下来,专家黄奇帆曾给出过建议,黄奇帆指出,房产热的原因是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地价上涨的根本是房地产企业有巨量的资金来购置地皮,所以黄奇帆指出,其实限制楼市很简单,只要禁止房企“背着银行买地皮”就可以了。黄奇帆的建议简单明了,就是应该不让房地产企业继续通过银行巨额借贷的方式生存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抑制过量资金进入楼市,进而约束市场增幅。

1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媒发声,楼市涨跌基本清晰了

2021年至2022年,黄奇帆的建议似乎成真了。2020年住建部与央行首提“三红线”政策,要求所有房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负债等“三个红线”指标全部转变为“三个绿线”,如果限期未完成的话,今后房企们的融资增幅将大大受到限制。如果说“三红线”已经足够让房企们抓耳挠腮的话,那么2021年以来的“双限令”则不仅让房企头大,而且让购房者捉急。央行分档次划定了金融机构对房企和买房人贷款的上限比例,这就意味着今后金融机构的资金不可随心所欲注入房地产市场。深圳、泉州、无锡、上海、合肥等多个城市的部分银行纷纷出现“二套房停贷”情况,不是银行不愿意贷款,而是月末、季度末贷款额度不足,没有多余的比例来发放贷款了。

总结一下:一方面调控在限价;另一方面为生育开道;最后抑制楼市资金源头,这三大态度的转变,意味着今后楼市不可能继续保持像前些年的“高涨局面”了,可以说楼市涨跌基本清晰了!除此之外,央媒发声,该不该买房其实也清晰了!

1月,高层态度3大“反转”?央媒发声,楼市涨跌基本清晰了

对于今后房市走向何方?指闻君认为央媒的声音要听得懂,新华社、中国经济网等央媒,21年至22年接连发表关于房地产的文章,表达出对楼市和房产价格的基本态度与立场。新华社撰文《合理的房J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在》直言,住房关系民生,城市应该紧紧围绕房住不炒调节房市水平,让房地产回归到居住层面和属性上去,保障年轻人、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另外,中国经济网在《坚持“房住不炒”重点是一定要做好“保”和“稳”》中同样表达出了类似的看法,提出要坚持“三稳目标”不动摇,不允许把房地产当作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

央媒的态度,往往代表着高层的立场,可以看出“不允许房市过快上浮”才是核心。与此同时,住建部专家直言,今后对于城市调控不力导致价格过快上涨的,要坚决予以问责,这几个字掷地有声,在过去上涨的结果就是出调控打补丁,但是没有追责和问责机制,所以“很多人”不放在心上,而在“问责”机制下,城市不得不重视“确保房产平稳”这件事儿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00
精彩评论

回复还可以输入100

大家都在看
    相关推荐

    帮你找房

    • 不限
      • 赛罕
      • 新城
      • 玉泉
      • 回民
      • 如意开发区
      • 金桥开发区
      • 金川开发区
      • 金山开发区
      • 土默特左旗
      • 和林格尔县
      • 武川县
      • 托克托县
      • 和林格尔新区
      • 异地
      • 鄂尔多斯
      • 清水河
    • 不限
      • 30万以下
      • 30-40万
      • 40-50万
      • 50-80万
      • 80-110万
      • 150万以上
    • 我已经看过并同意《房天下服务协议》《房天下隐私权政策》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楼盘信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信息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