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楼市出现“隧道效应”!国家发出2条“铁腕”新规,梦回6年前

来源:网络 2020-10-19 14:13:48

[摘要] 最近诺贝尔经济学奖刷屏了,颁给了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他俩改进的“拍卖理论”,给那些难以通过传统方式进行销售的商品(比如电力、燃气)发明了全新的拍卖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经济效率。

最近诺贝尔经济学奖刷屏了,颁给了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他俩改进的“拍卖理论”,给那些难以通过传统方式进行销售的商品(比如电力、燃气)发明了全新的拍卖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经济效率。

我不由得想起,还有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每当人们谈及,都会说“值半个诺贝尔奖”。

赫希曼在1973年提出的“隧道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不平等程度的忍耐力较高的现象。

比如,高铁路网日益密集,某些处在铁路沿线的县城,会由于人口加速向大城市流失,经济会变得更差,但大家都认为这种现象理所当然。

比如,你开车走在左车道,前面道路拥堵,右车道却通行无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塞进入右车道,道路反而变得更多,但大家都认为往旁边扯到加塞是天经地义的。

楼市现在也出现了“隧道效应”。

在2000年到2010年,现金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储蓄率从2000年的28.2%上升到2008年的37.3%,上升了9.1个百分点。

但是,最近10年,居民财富迅速切换到了楼市。

前段时间,央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发表了《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这个调查是于2019年10月份在国内30个省对3万多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的,可以说是国内最详实的居民资产配置统计。

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其中70%左右是房产住房拥有率高达96%,金融资产占比只有20.4%。

此外,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为56.5%,家庭负债主要是房贷,占比75.9%。

从存钱到买房,老百姓的消费偏好,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所有人都觉得:有钱就要买房,结婚必须有房,小孩上学必须有。

房产快速,使无房者的财富落后于有房族,当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变成“囤房客”时,楼市就变成了一条狭窄的“隧道”,越来越多人向挤进买房这条路,用句时髦的话,这叫“内卷”。

之所以出现这样“反常识”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杠杆。

一边是购房者高杠杆买房。

按天风宏观的数据,去年底我们的居民杠杆率已经达到了65%。

如果按经济学家李奇霖之前的统计,把分母换成城乡调查口径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果有点夸张:目前居民杠杆率高达105%,比美国、日本还高,与法国持平。

也就是说,居民每赚100块钱,其中至少65块钱要用来还贷款,如果去掉家庭硬性开支,这100块剩下的可支配收入,注定无法背负如此高的负债率。

楼市出现“隧道效应”!国家发出2条“铁腕”新规,梦回6年前

另一边,是开发商高杠杆卖房。

前几年房价猛涨,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房子盖的越快,钱赚的越多。

几乎所有房企都奉行快速拿地开工的策略,民间借贷、开发贷、明股实债、发债借钱所有能融资的手段都用上,只要楼盘能达到预售条件就行,售楼部盖的漂亮一些,置业顾问搞的高端一些,小区放在那里慢慢盖就行。

截止去年底,建筑工程累计同比增速达到11.1%,同期,安装工程累计同比增速达到了-24.5%,背离严重。

建筑工程代表了施工,安装工程意味着快进入交房阶段,施工的楼盘越来越多,竣工的越来越少,说明开发商都把手里的钱拿去盖新楼盘了,手上那些正在施工的房子,肯定会影响交工进度。

在地产商和个人购房者联合负债下,楼市便形成了一个看似稳固的链条:涨房价-地产商加速拿地-施工带动钢材、水泥、挖掘机、家具、家电的销量-房地产景气度提升-有房族财富膨胀-大手大脚消费-房价继续涨。

在这个链条当中,房企高杠杆拿地盖房,是房价上涨的源头,购房者加杠杆买房,是争相进入“买房隧道”的激烈竞争。

因此,把开发商、购房者的负债水平降下来,成了调控的主要目标。

最近,我们就看到国家发出2条“铁腕”新规,整顿楼市过度金融化的乱象。

1,设置硬性的财务指标,约束地产商融资手段。

在8月份的时候,重点房企进京开了一个会,有关方面给房企规定了“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按照新规,如果没踩线,每年可以增加15%的负债,“踩一道线”的可以增加10%,三道全部踩中的,不准再从银行、信托、资本市场中借钱。

现在,这些硬性的财务指标约束,重点房企已经实施,而根据上证报的报道,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三道红线”政策将于2021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并力争让房企在三年内完成降负债的目标。

划重点:明年开始全面实施,不论大小房企,降负债是硬性目标,三年内必须完成。

2,压降个人房贷占比。

近日,21世纪报道称:有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占比要降到30%以下。

另据媒体报道,一位国有大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称:“最近,行内对涉房类贷款有了新要求,即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增长,但具体没有量化。”

事实上,即便没有压降个人房贷占比的通知,每到四季度,个人房贷的额度都非常紧张,

有大行人士表示,该行年初通常会对各省分支行制定综合经营计划,其中包含个人按揭贷款的投放规模目标。

但是,今年不少热点城市的房价回暖,某地区分支行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全年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额度用完了,使得后续该地区新的房贷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贷。

因此,不管是高层的要求,还是银行的现实情况,购房者“降杠杆”是大势所趋。

调控目的很简单,把过剩的、风险高的、挤压实体经济的资金,从房地产中抽离出来,把已经形成的“隧道效应”降至,不要让全社会的资金都跑到房地产这个拥挤的“赛道”上。

这样的调控形势,董明珠就说中了。

一直以来,董明珠丝毫不掩饰她对房地产的“防备之心”,她曾经说过有一句话," 家电企业搞房地产是不务正业,在家电行业,我们是不做房地产的企业。"

在上半年的一次直播里,她还说:金融投资和房地产很暴利,但是我就是不搞,因为利润来的太快了,把我们的心都搞浮躁了,回来拧螺丝钉才赚多少钱?

“把心搞浮躁了”这句话,跟我们说的楼市“隧道效应”如出一辙,当大家都往买房这条路上去挤,偏偏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时,高涨的房价必然会反噬上下游其他行业,挤占高科技、互联网、农业农村等产业升级的道路。

对房地产来说,在层出不穷的调控措施下,在极具针对性的“打压”下,已经有了一丝“梦回6年前”的味道。

六年前是什么时候?

2014年2月,杭州打响降价枪,单价降幅高达数千元,3-5月份开始蔓延。

中信建投黄文涛发布的数据显示:房价同比增速自2013年11月的9.1%持续下滑,到2014年9月达到-1.1%。

商品房销售面积由2013年2月的49.5%下滑,到2014年9月达到-8.6%。

统计局在2014年8月份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显示,价格环比(比上月)下降的城市有68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创出10年来跌幅。

当然,房价是不可能回到2014年的,但楼市的境遇却与六年前极度相似,京沪广深、沿海强省会新一线城市因其强大的虹吸资源能力,购房需求依然旺盛,但那些库存积压、经历棚改后房价大幅抬升的中小城市,接下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00
精彩评论

回复还可以输入100

大家都在看
    相关推荐

    帮你找房

    • 不限
      • 赛罕
      • 新城
      • 玉泉
      • 回民
      • 如意开发区
      • 金桥开发区
      • 金川开发区
      • 金山开发区
      • 土默特左旗
      • 和林格尔县
      • 武川县
      • 托克托县
      • 和林格尔新区
      • 异地
      • 鄂尔多斯
      • 清水河
    • 不限
      • 30万以下
      • 30-40万
      • 40-50万
      • 50-80万
      • 80-110万
      • 150万以上
    • 我已经看过并同意《房天下服务协议》《房天下隐私权政策》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楼盘信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信息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为准,请谨慎核查。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